首页
>政务公开>服务资讯>政策文件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 01- 30 11: 27浏览次数:
文  号:成办发〔2022〕5号签发单位:
签发时间:2022-01-28生效时间:2022-01-28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月28日
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
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化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充分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和活力,高质量打造彰显天府文化、极具“成都范儿”的体验式文旅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围绕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依托,以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为抓手,通过培育体验式文旅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新需求、增强新供给、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品牌、引领新潮流,推进文旅新型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供给内容丰富多元,体验式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重点打造10个以上消费业态新、聚集程度高、区域带动强、品牌影响广的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区,招引培育20家以上创新能力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影响力显著的文旅消费新业态领军企业,努力建成40个以上极具核心竞争优势和创新驱动作用的“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高能级文旅品牌,助推成都建设成为全国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创意策源地、价值转化地和彰显天府文化特质、体现国际时尚魅力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三、重点培育新业态  
(一)发展“蜀风雅韵”文博艺术新业态。深入挖掘金沙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天府文化历史韵味和丰富内涵,采用触控交互、体感交互、3D投影、动态投影、全息成像等新技术,具象化、科技化、产品化诠释文博艺术新内涵,塑造“最成都·新展”品牌。引进和打造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博展览、时尚活动,创新展陈方式,大力发展文博旅游、会奖旅游新业态。充分运用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的重量级藏品和特色标识元素,大力发展数字化陈列、文物修复和艺术创作体验、沉浸式观展、直播逛展等新业态。引导国有博物馆推进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探索“云展”“云游”体验新模式。鼓励区(市)县中心博物馆、乡史村史和社区(微型)博物馆加快植入沉浸式文博展陈新场景。每年升级数字化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5家以上,举办知名数字化、沉浸式文博艺术展览活动50场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博览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发展“数字尖端”影视动漫新业态。顺应文旅消费数字化新潮流,抢抓数字化文旅发展新机遇,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开辟数字交互蓝海,提升影视动漫产品与活动交互性、沉浸式体验水平,塑造“最成都·新文”品牌。高质量建设数字主题ACG项目创客平台,引导影视动漫企业深入挖掘天府文化内涵,塑造一批以双向交互为特色,多主线、多支线、互动点、结局幕共存的原创动漫影视作品;支持以成都影视城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园区(功能区)引进培育动漫影视实景娱乐消费业态;鼓励景区、乐园、大中型商业综合体等聚焦泛二次元消费群体,举办多样化、沉浸式动漫影视体验活动;鼓励影院提档升级,加快4D、5D、全息环绕屏等放映厅建设。每年推出2个以上交互式、沉浸式数字动漫影视作品,举办10场以上沉浸式动漫影视体验活动。[牵头单位:市文产办、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发展“时兴社交”文娱潮玩新业态。突出科技创新、融合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装置艺术、数字影像、体感互动、灯光设备等新技术应用,提升泛文娱产品“五感”体验度,塑造“最成都·新娱”品牌。规范发展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具趣味性和社交性的“剧本杀”、主题密室、ARG(平行实境游戏)、RPG(角色扮演游戏)等沉浸式娱乐业态,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抖音、小红书、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二次参与。新开发以“文旅+科技”为主的沉浸式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等业态,打造一批“夜游集聚区”。依托新消费产业园区(功能区)和老成都街坊里巷,加快培育发展“汉服经济”。引进一批世界级电竞赛事,开发具有成都特色的主题电竞、游戏IP和产品。每年拓展代表性沉浸式娱乐空间10个以上,举办高水平电竞赛事20场以上。至2025年,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高能级文旅消费品牌5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发展“感知浪漫”音乐演艺新业态。围绕建设以高品质音乐演艺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音乐之都,加快推进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XR(扩展现实)、5G等前沿技术手段应用,深化音乐演艺产品、活动交互体验,提升城市浪漫包容感知度,塑造“最成都·新乐”品牌。鼓励金沙演艺综合体为代表的演艺场馆规划建设一批沉浸式剧场、音乐厅、戏剧厅,加快打造一批沉浸式数字艺术馆和新潮LiveHouse(现场音乐演艺空间)。引导龙头企业发展“云剧场”“云节庆”“云演出”等,开发线上直播XR沉浸式虚拟云演唱会、数字音视频专辑、艺人直播秀等新产品。依托金融城双子塔、大邑县安仁古镇等城市地标、知名景区,深入挖掘蜀汉文化、民俗传统文化内涵,推出一批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沉浸式音乐、戏剧、光影秀、演艺剧目,打造沉浸式旅游景区。每年推出知名演出500场以上,演艺剧目10台以上。[牵头单位:市文产办、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发展“浸浴自然”生态畅游新业态。以建设“示范区”为引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重点依托大熊猫繁育基地、青城山——都江堰等核心区域,深度挖掘公园城市、美丽乡村的丰富资源和大美景观,升级打造公园旅游、乡村旅游幸福度假新业态,塑造“最成都·新游”品牌。彰显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特质,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资源,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门山生态旅游带、天府绿道、川西林盘等为重点,深度植入文化体验、乡村度假、康体养生等多种功能,聚力发展温泉康养、民俗(农事)体验等休闲度假综合业态,着力打造一批林盘景区和新潮旅游目的地。每年创建10个A级林盘景区,至2025年底累计评选300个“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牵头单位:市公园城市局、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  
(六)发展“时尚新潮”社区美游新业态。深入挖掘成都国际时尚魅力、城市烟火氤氲和历史文化底蕴,围绕“潮经济”“粉丝经济”等时尚消费,塑造“最成都·新潮”品牌。以春熙路太古里、交子公园商圈等为重点,打造地标商圈新场景、城市“微旅游”目的地,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首店、潮流旗舰店、特色小店、高端定制店、跨界融合店、免税购物店等,支持举办新品首发、时尚走秀、潮品展览等新潮活动。聚焦年轻时尚消费潮流,打造旅游、文创同购物、医美等业态深度融合的体验式消费新业态。探索智慧医院与智慧旅游相关信息交互整合,推动高端医疗服务与高品质文旅产品有效组合,增强成都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和客源吸引力,发展“医疗旅游”新业态。加快锦里、文殊坊、寻香道等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和公园闲逸特色街区提升建设,发展“社区旅游”体验新业态,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折射历史厚度、兼具时尚气息的沉浸式消费街区、城市“未来社区”和“社区美空间”。每年新推出10个以上特色消费新场景,新打造10条以上沉浸式消费街区、10个以上城市“微旅游”目的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发展“雅致小隐”特色宿集新业态。积极顺应成都旅游从观光型向度假型、从中转地向目的地转变的新趋势,围绕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旅宿需求,依托川西林盘、景区景点、历史街巷、天府古镇等特色资源,塑造“最成都·新宿”品牌。加快推进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持续推出一批精致温暖、舒适安逸品质休闲住宿体验地。鼓励宾馆(饭店)、民宿(客栈)完善硬件设施设备,提升智能管理与服务水平,营造安全便捷、温馨舒心的住宿环境。每年打造1个以上民宿产业集聚区、5家以上文化主题酒店(客栈)、20家以上精品民宿。[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八)发展“亲子互动”研学旅游新业态。充分利用旅游景区、文博馆所、红色教育基地、科普场馆、动植物园、知名高校等资源,围绕亲子互动、研学游学等新兴消费需求,发展复合型消费新业态,推动新场景转换为研学旅行新产品,塑造“最成都·新学”品牌。鼓励文旅企业、教育机构推出一批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户外拓展等研学产品(课程)和线路,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质、专业化的研学教育示范基地。加快非遗传承活化利用,深度开发一批陶艺、泥塑、竹编、扎染等动手实践性强的非遗体验项目,打造一批非遗体验基地、非遗特色村落等非遗生活美学新场景。每年推出10条以上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打造20个以上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公园城市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九)发展“乐活风尚”休闲运动新业态。以高品质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引领,持续开展“运动成都”系列活动,加快培育时尚多样体育消费新场景,塑造“最成都·新动”品牌。支持打造一批以户外运动、体育培训、休闲度假、健身康养等为特色的运动休闲小镇和体旅融合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鼓励在旅游景区、天府古镇、旅游度假区、文创产业园区等培育一批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低空运动、汽摩运动、极限运动、电子竞技等新潮运动消费项目。依托融创文旅城、西岭雪山景区等载体,举办冰雪主题赛事活动和节庆活动,发展冰雪运动消费。积极推进绿道健身活力之都和户外运动休闲城市建设,每年打造50个以上体育时尚消费新场景,形成一批体育消费引领品牌。[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十)发展“烟火成都”美食品鉴新业态。以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为抓手,加快培育特色化美食体验新场景,推动美食与演艺、戏剧、节赛、博物馆等跨界融合,发展创意化、个性化餐饮体验业态,塑造“最成都·新食”品牌。挖掘川菜川茶、老建筑老故事等历史文化商业价值,推动美食文化特色街区改造升级,传承培育一批“成都味儿”特色小店、老字号店等。鼓励在新建社区发展建设时尚创意餐厅、社区食堂和全息餐厅、智慧餐厅等复合型餐饮业态,让游客在原汁原味的街坊里巷中品味市井烟火成都“慢生活”。每年新招引10个以上美食特色品牌小店,举办5个以上特色美食节会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政策措施  
(一)建立协同联动推进工作机制。强化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协同联动,定期协调推动文旅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的重大事项,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目标考核引导,将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工作纳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考核评价体系。每年评选2—3个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区,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扶持。[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文产办、市政府督查室;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金融监管局、市新经济委、市博览局等,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二)鼓励新场景创新和新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立文旅消费监测体系,科学研判文旅消费发展趋势,提升文旅消费新业态策源力、创新力,支持企业开展场景创新,鼓励企业组建并申报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对承担项目的企业根据营收规模、场景复制、标准制定、话语引领等绩效目标分阶段给予项目成本的15%、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文旅产业园区(功能区)、产业社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培育和招引一批智能文旅装备研发企业、数字文旅技术研发企业,以场景应用为导向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融合应用体系,支持文旅企业加强新技术在消费场景中的转化应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三)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创新研究和探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建立文旅消费新业态创新研究院、研究智库等新型机构,支持相关企业联合成立创新俱乐部,举办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交流活动。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发挥引导促进作用,设立新业态专委会,搭建文旅消费新业态资源要素共享平台。[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新经济委;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四)实施文旅新消费企业引育行动。每年评选5家“文旅消费新业态领军企业”。支持中小微文旅消费新业态企业成长,招引和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将符合条件的文旅新消费企业优先纳入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库予以培育。[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市投促局,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实施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扶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引领型文旅产业项目积极申报省、市重点项目,享受相关支持政策。每年评选10个“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依据项目投入、示范带动作用等绩效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扶持。[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六)加大文旅消费新场景资金支持。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争取文创、旅游、体育、新经济、服务业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对新评示范性地标商圈潮购、特色街区雅集等八大类消费场景择优给予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新评“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和A级林盘景区,给予5万—20万元奖励。引导金融机构、产业基金加大对示范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牵头单位:市文产办、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新经济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引进。瞄准高端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策源能力的文旅消费新业态创新团队。完善适合文创、旅游等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优先推荐示范项目、领军企业管理人员和创新团队核心人员入选蓉漂计划等人才计划,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新经济委,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八)加强消费新业态宣传推广工作。每年发布一批“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通过新媒体、新平台扩大消费新场景知晓率、曝光率和美誉度。加大对文旅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的立体化宣传力度,优先推荐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区、示范项目、新场景纳入省、市文旅宣传推广计划,争创国家、省、市文旅示范试点和品牌。[牵头单位:市文产办、市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附则  
(一)本方案涉及政策措施自2022年2月28日起施行,属于落实国家、省出台政策措施,有明确执行期限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明确执行期限及新增的政策措施均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止。  
(二)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市)县结合本方案和自身实际,抓好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工作的细化落实。